cdxy.me
Cyber Security / Data Science / Trading

前言

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之前,首先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。

是什么让我们面对难题提不起枪?对失败的恐惧,对变革既得利益的担忧,面对难题的自卑,包袱太重不得不固执己见,把责任一推与我无关,还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,对问题视而不见?

无数次踩坑经验告诉我,勇气的反面,其实是无知。
当我们拥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时,就有了开始的勇气。

本文内容即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,讨论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性方法。

一、实用主义

绝对正确的真理存在吗

我们九年义务教育学到的知识,基于现代科学理论建构的现代社会生活,是绝对正确的吗?
并非如此。

科学研究的过程,即首先观察客观世界,然后提炼出理论框架对客观世界进行解释,最终用这种解释去预测。预测对了,就为大家所用,预测错了,就继续修缮理论框架。符合客观经验的就是正确的科学理论,不符合的就是错误的科学理论,这种科学观即「实证主义」。

实证主义的问题在于,没有办法执行。
比如针对一个「乌鸦都是黑的」命题,证伪的话,只要举例「有一个白色乌鸦」就ok,但是要证明「乌鸦都是黑的」,需要穷举出世界上所有的乌鸦,验证他们都是黑的,命题才为真。

穷举出世界上所有的乌鸦,这完全无法执行,那怎么办?
科学家,你先从大家都认可的公理推理一下,类似三段论、几何证明、数学公式证明他为真,我们就暂时认为是正确的,但是一旦我们发现了客观事实的反例,你的理论即告破产。

实用主义的真理观

从欧氏几何到非欧几何,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,那些成百上千年来被认作是「真理」同义词的理论,到最后要么是被反例证伪,要么只是在某种人为假设下的逻辑闭环。因此说这个世界上没有「真理」,只有「主义」。

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学校学习几何、学习牛顿力学,因为实用。

在实用主义者眼里,真理的价值等同与工具价值。面对「什么是真理」这个问题,实用主义者回答:看真理的效果,效果好的,就叫真理。

二、认识论

接下来我们在实用主义的理念下,讨论如何认识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
现在,公司重大决策当前,听到两个管理者在吵:
A:这个事我有经验,你不懂就按我说的来
B:你知不知道现在我们前线遇到了什么问题,净在这瞎指挥

这时候你怎么办?

我们讨论如何解决问题,必然绕不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。

理论与实践是什么关系

毛选《实践论》的回答:理论与实践都重要,统一起来才能解决问题。

笔者针对《实践论》的理解,即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对“我们如何认识世界”这个问题做了回答,统一了理论与实践。而此篇文章为什么不叫《认识论》而叫《实践论》,我想是当时背景下产生的动机,即要强调实践的意义,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。

面对一个未知的问题,我们会根据已有认知,做一个抽象判断,得到一个理论,然后指导实践,实践中碰了壁,我们反应过来理论有问题,就更新理论,再重复这个循环,最终在不断的打磨下,将理论收敛到客观规律。这就是我们认识世界、解决问题的过程。

png

这里我们要认识到两点:
1. 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,而且二者必须统一起来才能解决问题。
2. 理论与实践的循环是持续的,因为客观事物在发展,我们的理论也要不断地通过实践来修正。就像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、毛泽东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。

为什么劝不动人

写到这,想起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起“人不能劝人,只有事才能劝人”的话题,他做了一个比喻:“我们好言相劝只是埋下一颗种子,直到哪天他碰壁了,绕不过去了这颗种子才能发芽,这就是佛家讲的「禅机」”。

从理论-实践的角度来看,因为目前对方没有实践环境,所以你给的理论并不能生根发芽。

所以对朋友提建议,无需care结果;培养员工,相对言传身教,提供一个能供其频繁试错的环境更重要;追求成长,就要直面痛苦。

PDCA循环

跑题了,回到刚刚我们 理论-实践 的循环结构上。
用今天管理学的话说:这不就是PDCA嘛!

啥是PDCA?

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·阿曼德·休哈特(Walter A. Shewhart)首先提出的,由戴明采纳、宣传,获得普及,所以又称戴明环。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。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,即Plan(计划)、Do(执行)、Check(检查) 和 Act(处理)。在质量管理活动中,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、计划实施、检查实施效果,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,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。

以下是企业管理常见的“问题解决/问题修正/流程改进”的几种不同工作流,基本都是这个意思:
png

学习这些模型有用吗?有。
但是拿上这把“屠龙刀”,就能解决复杂问题吗?不见得,这里还有一个大坑!
为什么有些人失败几次就获得了有效的理论,有些人失败了无数次,还在失败?

关键问题在于:从实践失败到更新理论,这个环节,怎么更新?
我们对失败原因的分析方法错了,紧接着,提出的对策也错了!

陷入PDCA的死结

上文中我们提到,PDCA的关键难点就是怎么从实践的失败中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。这一点没有洞察,将陷入无止境的PDCA循环,严重消耗自身精力,我举两个例子:

成绩差的学生

你孩子成绩一般,考试在即,你想做点什么。
- 你打开孩子的试卷,针对错题亲自辅导。
在你耐心的讲解下,他懂了,但是下次考试结果发现还是一般。
- 你想,可能是学习方法有问题,于是请了名师来指导学习方法。
然而下次考试结果发现还是一般。

乏力的员工

要发版了,你看到项目还有一堆bug,是xxx写的代码,时间紧迫,你想做点什么。
- 让他改,来不及了,为了不delay交付进度,你冲上去把bug fix了,然后告诉他:你看我怎么写,下次就这么搞。
然而下次你发现,他的bug还是很多,进度还是很慢。
- 你觉得,得系统性的教他做一些设计原理和自测方案了,于是给他找了一堆学习材料、做了公司研发流程的标准化。
后来,你看到产生了些微的效果,但他还是问题很大,好像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。
- 你觉得,可能是个体性格问题,调整了他的工作职责。
但是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在其他员工身上,按下葫芦起了瓢,让你疲于奔命。

面对这些问题,我们希望找到一种可以应对的思维方式。

三、系统思维

系统思维的兴起

现实世界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,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哲学家的一个理论难题。面对复杂性问题,在历史上也产生了一些哲学的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。

还原论认为,要通过局部来认识整体。

就像汽车是由轮子、底盘和传动装置等部件组成的。如果车跑不动了,就分析哪个零件坏了,换掉就好了。

整体论认为,要通过整体设计来影响局部。

与机器不同的是,生命系统,譬如人体或树木,是能够自我创造的。生命系统不只是部件的组合,它处在不断的生长变化中,生命自身及其各个组成部分都在不断地变化。尤其是人类组织,可以通过系统的顶层设计影响个体行为。

谁对谁错呢?无所谓,这两招咱都学着,遇到问题看效果嘛!

面对复杂问题,通过还原论的方法一层一层分析原因,会导致原因的指数级增长,在解决问题时变得不可执行。

分析一家企业成功原因,还要去了解到每一个员工吗,太复杂了,所以咱直接研究系统整体吧。于是我们看到在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领域产生了系统分析、系统工程、运筹学、系统动力学等一大批理论和方法。

从《增长的极限》到Peter M. Senge《第五项修炼》再到Dennis Sherwood《系统思考》、刘润《商业洞察力》,数十年来,系统动力学在工业管理与企业管理领域功勋卓著。

现在,面对复杂问题,我们要拿起系统思维工具。

表象、原因与动力

再来思考之前的两个案例。

我们分析一个问题,首先看到它的表象,然后提出表象解,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会,所谓「授之以鱼」。

接着,有些时候我们能透过表象,通过还原论的思路,从因-果的角度分析出背后的原因,然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原因解,所谓「授之以渔」。

到这里,我们还是很难根治复杂问题,因为还有一个「动力问题」,解决动力问题,要进行系统设计,即通过改变系统中各组件的交互关系来对组件自身造成影响。

上文例子的分析:
png

从原因问题到动力问题,我们要思考的是:如何设计一个系统,让各个组件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,系统也向着我们预定的目标发展。

系统思维的简化工具

基本要素

基础模型

解决问题

增长飞轮
文化建设
目标设定

四、总结

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性办法

  1. 问题:明确定义问题及问题边界、期望
  2. 调查:找出当前系统的影响因子及因果关系
  3. 系统建构:基于调查信息,绘制当前系统模型图
  4. 由简单(核心问题-基模)到复杂(穷举影响因素)再到简单(核心可施力因素)
  5. 系统优化:新增链路、调整链路、缓冲
  6. 设定预期:明确新系统的效果验证标准,指导下一次优化方向
  7. 实践验证:考核新系统指标,暴露新的问题